驢鳴犬吠網驢鳴犬吠網

劉淑芳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劉淑芳 - 基本資料

姓名:劉淑芳

職業:女高音歌唱家

籍貫:四川雲陽人

劉淑芳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劉淑芳 - 簡曆

1949年畢業於西南美術專科學校音樂係。曆任中央音樂學院獨唱演員、聲樂教員,中央樂團獨唱演員、藝委會副主任、聲樂教員,中山藝術團歌舞團團長,中國拉丁美洲友好協會理事,中國音協第三屆理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員。1955年獲第五屆世界青年聯歡節聲樂比賽六等獎。演唱的歌曲有《寶貝》、《鴿子》、《西波涅》等。

先後師從�S友葵、蔡紹序、喻宜萱、郎毓秀等聲樂前輩,後又向蘇聯聲樂大師蘇石林、吉明采娃,保加利亞的迪雅柯維奇等人學習,奠定了她歌唱藝術的基礎。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三屆理事,中、俄友協理事,享有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貢獻津貼。1953年、1955年先後在布加勒斯特和華沙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

先後隨國家藝術團到朝鮮、蒙古、捷克、匈牙利、蘇聯、德國、波蘭、羅馬尼亞、瑞士、意大利、南斯拉夫、巴西、阿根廷、智利、烏拉圭、印度尼西亞等國訪問,每到一處都用原文演唱所訪國的民歌名曲,引起轟動性的歡迎和好評。

劉淑芳 - 藝術經曆

劉淑芳生長在川東雲陽縣一個大家庭裏,家裏有風琴、口琴和手搖留聲機。她很小就跟著唱片學會了許多歌。上小學時她就 想學音樂,但父親卻要把女兒培養成淑女閨秀,而不是賣藝歌女。在中學時,她因受音樂先輩李淩等主辦的《新音樂月刊》的影響,堅定了學習音樂的信心。住校時,她便每天踏著露珠,麵對鬱鬱蔥蔥的深山峽穀,伴著奔騰而下的長江引吭高歌。

她執意地追求,終於使父親勉強地答應了女兒學習音樂的要求,40年代考入西南美術專科學校音樂係,畢業時彈琴、作曲、練唱、理論各科成績優秀。她還在全校師生公演的歌舞劇《四季》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角,在山城重慶曾引起了轟動。還舉行了半場鋼琴演奏和半場聲樂的畢業音樂會。她被留校任聲樂助教。

1949年,她來到天津,參加了李淩領導的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工作團(中央樂團的前身)。不久便隨團為華北鐵路職工演出。她的演唱字音清晰,聲音嘹亮,受列鐵路工人的熱情歡迎。這次演出令她悟出一個道理:“原來唱歌就是為人民服務!太好了!”從此,她是音工團的演員也是教員。她全身心地投入了自己所熱愛的工作。

1951年,劉淑芳懷著一顆熾烈的愛國心、參加了由廖承誌率領的第一屆赴朝慰問團,為英勇的朝鮮人民和戰士們歌唱,她感到無尚光榮。在前線的所見所聞。使劉瀕芳受到極大鼓舞和教育。以後,不論是隨國家藝術團到蒙古、東歐各國、南美洲和東南亞,她都牢記人民的囑托,牢記周總理的教導,“學民族的藝術,學外國的藝術都要學得像學得真,才能傳達人民的真誠友誼。”她唱被訪國家的歌曲,都唱得真切感人,博得了世界友好國家人民的熱烈歡迎。並在羅馬尼亞和波蘭等國際歌壇的大賽中獲獎。在意大利羅馬,當代的歌唱大師吉力聽了她演唱的中國名曲和意大利歌劇詠歎調,稱讚她是用自己的心在歌唱,誇她完全是意大利學派的唱法,並表示要她留在意大利!劉淑芳並沒有因為這些讚揚和國際大獎而忘記自己的職責。回國後,她將唱過的外國歌曲,幾乎都譯配成中文,為祖國人民歌唱,並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她所“引進”的外國歌曲古巴的《西波涅》、西班牙的《鴿子》、阿根廷的《小小的禮品》和印度尼西亞的《寶貝》……都久唱不衰。

劉淑芳在音樂藝術上的提高是受益於她的老師――蘇聯聲樂家蘇石林教授、捷敏采娃和保加利亞專家蒂姬柯維奇及中國老一輩歌唱教育藝術家黃友葵、喻宜萱、蔡紹序的教誨。對於民間歌唱、曲劇藝術,她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她常根據唱片向民間藝術家學習。紅線女、魏喜奎、傅全香、郭蘭英、王玉珍的演唱藝術都使劉淑芳讚賞。她還悉心吸取同行們的優點。盡管蘇聯老師稱她是俄羅斯學派,吉力先生稱她是意大利學派。劉淑芳都認為:我是中國人,在歌唱藝術上隻是借鑒他國所長,真正探求的是中國的聲樂學派。

劉淑芳 - 對周總理的懷念

在劉淑芳的琴房裏陳放著數幅周總理的照片,其中最大的一張是1962年總理觀看演出後和她親切握手的情景。提起敬愛的周總理,劉淑芳的眼睛濕潤了……

1963年,周恩來總理在一次音樂舞蹈座談會上談到歌舞應以民族化、大眾化為主,同時提到:“將來還可以唱些西方的歌曲,亞、非、拉的也要唱,這是國際任務的需要,對外國音樂或歌唱有專長的,我們也應該尊重他們。比如劉淑芳等這些人應該受保護,不應使他們泄氣。”周總理這番話在她心中形成了一股無窮的力量。她明白這是總理對我國音樂事業和歌唱演員的殷切期望。她深感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遠遠不是個人愛好,而是人民事業的一部分。她勤奮、努力,無論是在全國各地或國際舞台演出,她都滿腔熱情地為祖國的需要和建設、為世界友誼和平而歌唱。

1972年劉淑芳與方賢旭結了婚。婆母王穎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方聲洞的遺孀。他們母子二人都多次受到周總理的親切關懷。1973年,王穎在給周總理和鄧大姐的新年賀卡時附有兒子、兒媳和小孫子的合家歡照片。不久總理和鄧大姐就回信向他們全家表示衷心的祝賀。當總理生病時,淑芳一家時刻盼望周總理的康
複。她準備自己錄一些歌曲給總理在養病時聽聽,她選歌,錄唱,希望在1975年年底完成,但因中央樂團去工廠勞動數月而推遲了計劃。沒想到就在第二年的1月8日清晨,她從廣播中聽到了一個震撼天地的不幸消息――周總理與世長辭了!……她失聲痛哭,淑芳悲痛地告訴婆母說:“總理逝世了!”80歲高齡的婆婆因痛哭而昏闕。在那些哀痛的日子裏,她掙紮著,抗爭著,升華著,不眠的日日夜夜裏,她和千千萬萬的文藝工作者一樣,濃縮著億萬人民心中的感情。整整一年,那麽熱愛歌唱的她,竟然再不想唱歌,她的心情十分壓抑。

一天,她見到報載鄧大姐的講話中“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豪言,才猛然從哀傷悲痛中蘇醒過來。她開始撫琴吟唱,抒發著內心深處的聲音,譜寫了《敬愛的周總理,我們永遠懷念你》,還唱了王斌作詞,李序作曲的《長想念》,柯岩作詩,雅文作曲的《周總理,您在哪裏?》呼喊出人民對周總理的哀思與深切懷念。

劉淑芳 - 唱外國歌曲

⠀帶著一種對音樂與生俱來的嗅覺,劉淑芳在異域尋找到了很多動聽的音樂,如同進入了世外桃源,她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興奮和愉悅。在當地朋友的教授下,劉淑芳學會了很多國外的歌,如印尼歌曲《寶貝》。當她在當地現學現唱的時候,演出幾近瘋狂,40場連續的表演不亞於今天巨星的排場。印尼歌迷在送別中國演出團時在碼頭上集體呼喊“劉淑芳,寶貝!寶貝,劉淑芳!”

但是,把純粹的外文歌曲帶到國內,即便旋律再優美,聽歌者往往也無法進入歌曲的境界,感觸到歌者複雜的心情。語言成為音樂的一種障礙,這讓劉淑芳非常困惑。於是,譯配工作進入了劉淑芳的生活。這之後,便有了中文版的《寶貝》、《鴿子》等,至今劉淑芳譯配的外國歌曲已經有一百首之多,她參與譯配的《三套車》等歌曲為許多百姓所熟知並且喜愛,今天依然是很多人卡拉OK的鍾愛。

1953年,在羅馬尼亞世界青年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上的獨唱《媽媽》獲二等獎,1955年在波蘭世界青年聯歡會上的獨唱獲三等獎。

盡管喜愛演唱外國民歌,但劉淑芳時時不忘自己是一名中國歌唱家。每次去國外演出,她都要演唱幾首中國歌曲給外國觀眾聽,向異國傳遞中國民族音樂。

劉淑芳 - 特殊榮譽

她演唱的曲目廣泛而豐富,包括國內外的著名歌劇選段、藝術歌曲以及民歌等。她的演唱頗具特色和個性。“文革”前十數年間,由她首唱或由她第一個錄製唱片而流行全國的歌曲有很多,如《高高太子山》,《解放軍同誌你停一停》,《騎著馬兒過草原》,《桔子熟了》,《非洲,我對你說》,《小河淌水》等等。《春暖花開》這支歌,1959年由她錄製成唱片作為國禮送給羅馬尼亞,祝賀他們的國慶節。這是她的一個特殊的榮譽。上世紀60年代初,在全國向雷鋒同誌學習的熱潮中,她滿懷激情地演唱了《歌唱雷鋒》、《夢見毛主席》、《雷鋒日記的一頁》。

建國初期曾赴抗美援朝、福建、抗越……等前線,並深入生活為工農兵慰問演出,頗受人民大眾愛戴,舉辦過60多場個人獨唱會。

劉淑芳 - 獨唱音樂會

劉淑芳從1978年到1998年幾乎每年都舉辦獨唱音樂會,共唱了一百多場。2009年5月在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辦的“為了母親的微笑”母親節音樂會上,劉淑芳演唱了《小小的禮品》專門獻給母親的歌。

帶給人們美好、友誼、祝願的歌唱家,也一定會得到美好、友誼、祝願。

劉淑芳 - 成就

1989年,榮獲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2008年,榮獲第六屆中國音樂家協會頒發的“金鍾獎”終身成就獎。首唱歌曲《寶貝》、《鴿子》、《小小的禮品》、《西波涅》、《我騎著馬兒過草原》等。

劉淑芳 - 第一張專輯曲目

序號 正題名 責任者

1 鴿子 伊拉迪也爾;劉淑芳

2 小小的禮品 瓜拉尼,O;劉淑芳

3 睡吧小寶貝 芬多夏賴,T.;劉淑芳

4 村莊,我的小村莊 古阿斯塔維諾;劉淑芳

5 西波涅 列庫奧納;劉淑芳

6 瑪依拉 劉淑芳

7 我的花兒 劉淑芳

8 我騎著馬兒過草原 李巨冰;劉淑芳

9 紅莓花兒開 杜那耶夫斯基;劉淑芳

10 瑪麗諾之歌 秦差捷;劉淑芳

11 小夜曲 托賽裏;劉淑芳

12 母親教我的歌 德沃夏克;劉淑芳

13 夏天時節 格什溫;劉淑芳

14 寶貝 劉淑芳

15 梭羅河 格桑;劉淑芳

16 我心靈的歌聲 紮依吉尚,S.;劉淑芳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赞(267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驢鳴犬吠網 » 劉淑芳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友情链接: